——书接上回——
周朝的周公阅、王叔桓公、王孙苏等重臣虽已倾尽全力,试图以残垣断壁支撑起周室摇摇欲坠的天穹,但那古老王朝的颓势却如同被狂风肆虐的枯木,每一刻都在加剧着倾倒的迹象。
朝堂之上,烛光摇曳,映照出他们紧锁的眉头和眼中的焦虑,每一次议事都伴随着沉重的叹息和无尽的争执,却终究难以挽回那即将崩塌的命运。
周顷王的葬处,至今仍是一个笼罩在迷雾之中的谜团。据说,在他的灵柩被匆匆抬走的那一夜,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仿佛连上天都在为这位年轻而壮志未酬的君主哀悼。
他的陵寝,无论被藏匿于深山老林还是隐秘河谷,都如同他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一样,被历史的尘埃无情地掩埋,只留下一串串未解的谜题和无尽的遐想。
与此同时,周朝王室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风雨飘摇之中。
宫墙内外,人心惶惶,流言四起,仿佛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席卷这片古老的土地。而在这场风暴来临的前夕,诸侯国之一的晋国犹如一头在沉睡中猛然觉醒的雄狮,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乱世之中。
晋国的君主重耳,这位历经磨难、智勇双全的领袖,仿佛是天生的王者,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充满了睿智与果敢。
在他的带领下,晋国迅速扩张势力,军队如潮水般席卷周边小国,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晋国的旗帜在战场上高高飘扬,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恐惧与向往。
重耳的崛起,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黑夜中骤然亮起,照亮了周朝末年的黑暗与混乱。他的智谋与勇气,不仅让晋国百姓看到了希望,也让那些仍忠于周室的臣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紧迫。
在这片即将被历史洪流吞噬的土地上,一场关乎王朝兴衰、诸侯争霸的大戏,正悄然拉开序幕。
晋国与秦国,两位北方霸主因秦穆公的深谋远虑与晋国的不懈努力,结成了坚不可摧的联盟,共同踏上了复仇与扩张的征途。
战争的号角响彻云霄,晋国铁骑如潮水般涌向南方,直指当时称霸一方的楚国。
战场上,战鼓震天,箭矢如雨,两军对峙,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晋国将士个个奋勇当先,誓要一雪前耻,而楚国虽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势,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防线频频告急。
在短短一年内,晋国凭借着高超的战略布局、士兵的英勇无畏以及秦国的鼎力相助,将曾经不可一世的楚国逼入了绝境,楚国大军节节败退,几乎无还手之力。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诸侯国的力量格局,也让整个中原大地为之震动。
与此同时,在偏安一隅的郑国,却上演了一出荒诞不经的闹剧。
王宫之内,灯火阑珊,一位年迈却精神矍铄的老头,趁着夜色掩护,竟悄无声息地潜入后宫,目光直勾勾地锁定在一名姿色出众的宫女身上。
他眼中闪过一抹贪婪与疯狂,不顾一切地将那宫女揽入怀中,仿佛要将这片刻的欢愉永远镌刻在心。
这一幕,恰好被巡逻至此的侍卫撞见,顿时,整个王宫被一阵惊呼与混乱所笼罩。老头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而抱着宫女,大摇大摆地走向大殿,径直向正在处理国事的郑公讨要赏赐,要求将这宫女赐予他为妾。
郑公闻讯,惊愕之余更多的是愤怒与屈辱。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的王宫内,竟会发生如此大不敬之事。
然而,面对这位权势滔天、或许背后有着复杂利益纠葛的老臣,郑公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苦涩与无奈。
他深知,此时的郑国已非昔日可比,国力衰微,外有强敌环伺,内则政局动荡,自己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大殿之上,郑公强压怒火,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这个胆大妄为的老头,无奈同意了。
本以为今晚是这老头的洞房花烛夜,可是这个没有与美人交流原始动作,而是从郑国的城头慢慢爬下,此时城下的秦军发现了异常,无数箭雨向城头射去,如果这个老头掉下摔死或者被秦军射死,整个春秋的历史或者以后的华~~夏历史全部要改写。
因为城濮之战,晋国和楚国战争,郑国站在楚国这边意图覆灭晋国,可惜楚国大败而归,晋国在彻底让楚国不敢动手以后,立即调集大军欲将郑国灭国。
重耳联合秦穆公一路打到郑国的都城,而此时郑国有大臣说道:“秦公已经在位三十二年,先后扶持夷吾和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夷吾不必多说,而重耳阻挡秦国为周天子保驾的恶气,秦公嬴任好必然无法下咽这口恶气,吾等可以离间重耳与嬴任好!”
“如何离间?何人可为说客?”
“君上,吾推荐一人!”
“何人?”
“烛之武!”
很快烛之武就来到秦军大营之中,秦穆公嬴任好和百里奚等人看到郑国派出一个连路也走不稳的老头,嬴任好直接让烛之武回去,准备接着和百里奚等人商议下一步计划。
而烛之武直接对秦国上下一顿乱吹,对着嬴任好一顿马屁,看着嬴任好一脸高兴的样子,烛之武见时机一到,立刻说道:“秦公,吾郑国被灭国以后,秦国利益几何,晋国利益几何?”
“这……”秦穆公嬴任好被烛之武这一问,顿时愣住了。
秦国与郑国相隔千里之遥,秦国劳师动众与千里帮助晋国灭郑国,根本得不到什么利益,想到这里秦穆公嬴任好顿时尴尬了。
在烛之武的晓以利害之下,秦穆公嬴任好犹如醍醐灌顶,第二天在没有告知重耳的情况之下,留下三员大将帮助郑国守城,其余人马回国,嬴任好的不告而别让重耳一举覆灭郑国的军事部署出现一个巨大的口子。
重耳得知秦穆公嬴任好撤军的消息以后,愤怒如同熊熊烈火在他胸中燃烧,那双曾历经风霜的眼眸此刻闪烁着不甘与怒火。然而,岁月已在他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位曾经壮志凌云的老者,如今已是风烛残年。尽管心中怒火中烧,但念及嬴任好昔日的恩情,重耳只能将满腔的愤怒强行压下,无奈地将所有怒火转向了那背信弃义、投靠了秦国的郑国。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亮,重耳便召集了所有的将领与士兵,他的声音虽已沙哑,却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我们要向郑国发动猛烈的攻击,让他们知道背叛的代价!”命令一出,军营中立刻响起了一片震天的呐喊声,战鼓雷动,马蹄声此起彼伏,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重耳坐在战车上,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前方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士兵们奋勇杀敌,刀光剑影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郑国的士兵虽然拼死抵抗,但在晋军强大的攻势下,逐渐败下阵来。
就在此时,郑国派来了使者,带着求和的意愿与赔地的承诺。重耳冷冷地看着使者,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我可以接受你们的求和,但你们必须立刻立公子兰为郑国的安国君。”
使者闻言,脸色大变,却不敢有丝毫的违抗,只能颤抖着答应了重耳的要求。
重耳看着使者匆匆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这场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并未达到他真正的目的。然而,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继续战斗下去了。无奈之下,重耳只能下令退兵回国。
回到晋国后,重耳的身体每况愈下。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那片熟悉的天空,心中充满了遗憾与不舍。历经磨难、终成霸业的他,却未能实现心中所有的愿望。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重耳带着满腔的遗憾与不甘,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郑国,国君也莫名地去世了。公子兰在众人的拥戴下,登上了郑国的国君之位。然而,这场权力的更迭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阴谋与算计。
晋国在重耳带着遗憾与不舍去世,郑国国君也莫名地去世了,周朝又朝改国,春秋新的乱世来临~!
郑国公子兰在即位以后带领郑国无条件的投靠了晋国,看着晋与郑,两国的蝇营狗苟,秦穆公嬴任好立刻调集大军攻打晋国,他相信晋文公重耳死后,无人可以阻止大秦东出称霸,嬴任好下命留在郑国的大将做好内应,自己带军做好千里灭郑的准备。
可是这一次举动被百里奚等人的反对,不过在位三十二年的嬴任好想到,在位九年的晋文公重耳成功成就霸业,不由心中不甘心。
蹇叔和百里奚直接-死-谏,不过他们的儿子年轻气盛直接帮助秦穆公嬴任好来怼自己父亲,在嬴任好的一意孤行和年轻将领的鼓吹之下,大军直接奔向郑国。
很快大军就来到郑国边界,发现一个放牛人,放牛老者直接将直接的十几头牛送给秦军分食,贪小便宜的秦军直接下命喝酒吃肉到天明,而那个送牛给秦军分食的放牛老者连夜快奔向郑国通风报信。
得知消息的公子兰,眼中闪过一抹冷冽的决绝,他身形一闪,犹如鬼魅般出现在那三个秦将面前。
秦将们还未及反应,只见寒光一闪,公子兰的剑已如闪电般划过空气,带起三道血线。秦将们的身躯应声而倒,眼中满是惊恐与不甘。
公子兰冷酷地注视着地上的尸体,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他迅速转身,开始部署伏击秦军的计划。他的眼神在夜色中闪烁,犹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随时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
——未完待续——